加载中...

我国第一所煤矿工人学校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我国第一所煤矿工人学校是解放战争时期由陈郁创办的东北工矿处工人学校。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派时任中央候补委员陈郁从延安飞赴沈阳,接收东北厂矿企业,领导工人运动。11月24日,在陈郁的领导下建立了东北职工总会筹委会,有力地推动了厂矿企业特别是煤矿的工人运动发展。1946年4月23日,陈郁率领东北职工总会筹委会和职工大队百余人从沈阳迁至长春,在伪满洲国皇宫里创办了东北工人政治大学,有1000多名厂矿干部和煤矿工人参加学习,陈郁任校长,并创办了《东北工人报》。1947年5月,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东北地区的大部分煤矿先后获得解放,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决定,时任东北局工矿处副处长的陈郁率领大批干部来到鸡西、鹤岗煤矿蹲点,领导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为了从煤矿工人中选拔和培养干部,在陈郁的倡议下,在鸡西矿区的恒山煤矿创办了东北工矿处工人学校,成为我国第一个培养工人干部的煤矿工人学校。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这所学校的创办时间是在1947年5月12日。当时,由陈郁亲自兼名誉校长,袁溥之任校长。这所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开动脑筋,提高阶级觉悟,学习工会工作及怎样当干部,口号是学会本领参与工厂矿山的管理,提高生产,支援前线,争取战争最后胜利”。当时的教员除少数专职教师外,校长、煤矿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兼职上课。当时的学员都是各煤矿在民主改革运动和恢复煤矿生产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他们被一批一批地送进工人学校,学习文化、政治以及安全生产和管理知识等。陈郁也到学校给工人学员讲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学制根据需要,灵活多样,长短不一。一般多是一两个月,甚至有几周时间。学员经过学习教育,觉悟迅速提高,纷纷表示回到煤矿后要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和矿工团结一道,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尽快把煤炭生产搞上去,支援解放战争。到1948年底,这所工人学校先后举办10期,为鸡西、鹤岗、蛟河、穆棱等煤矿共培养学生1397人,其中职员82人,发展共产党员355人。他们后来回到煤矿,都成为管理领导干部和企业的骨干力量,对于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恢复和发展煤矿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工人高兴地说:“从古以来没有听说过给‘煤黑子’办学校,共产党真是比父母还好。”
  为了活跃煤矿工人的文化生活,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1947年10月,陈郁、袁溥之还从东北工人学校第六期学员中选拔出一批年轻、对文艺爱好的学员,组成“东北工人学校文工团”,经常深入煤矿对工人进行慰问演出,这为成立“中国煤矿文工团”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陈郁、袁溥之创办东北煤矿工人学校的带动下,东北各个煤矿都采取积极措施,运用多种形式,举办职工学校、训练班、夜校和识字班,提高职工的思想、文化和技术水平。到1949年6月,据鹤岗、鸡西、蛟河、西安(今辽源)、通化、抚顺、阜新、北票、赛马九个国营煤矿的统计,参加学习的煤矿职工共有47484人,其中参加职工学校学习的有3712人,参加训练班的有18312人,参加夜校学习的有14865人,参加识字班学习的有10595人。若以当时东北13万煤矿工人计算,参加各种学习的工人约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通过学习和教育,煤矿工人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据1949年4月统计,当时东北各地煤矿从工人中选拔的5000多名干部,都是从这批经过学习的工人中提拔的,显著地改善了干部队伍中的工人成分。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郁出任首任燃料工业部部长,领导和管理全国煤炭、电力、石油三大能源工业,即派袁溥之等筹建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后改为北京煤炭学院、煤炭管理干部学院),运用东北创办煤矿工人学校的经验和干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对我国燃料工业的恢复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薛世孝:原河南理工大学煤炭史专家教授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我国第一所煤矿工人学校]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荐文章